当前位置:首页>城市专题

    福建:初心不改,谱写老区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16日 09:42:57    来源: 福建日报     浏览:744次

    老区苏区是福建省基本省情之一。全省现有69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市、区)40个,闽东苏区县(市、区)11个。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奋力谱写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贫困户摘了“帽”、搬进了敞亮的新居,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活力,荒山秃岭披上了新绿……如今,老区苏区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正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展新貌、换新颜。

    幸福“加温度”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灿林忙并快乐着。

    年过五旬的他主业是个司机,今年他又承包了30亩葡萄园,还在村里开了一家火锅店。葡萄园吸纳了村里丧失部分劳动力的村民和3个低保户就业,一天工资有200元。作为红色旅游新地标,下党乡的游客络绎不绝。老王的火锅店一天就有千把元流水。

    尽管忙碌,王灿林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寿宁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东第一支农民武装就在这里成立。但这里也一度是贫苦的模样。其中,下党乡曾经是福建省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全乡贫困率在70%以上,是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

    上世纪90年代,下党乡通了公路,建了水电站,村民靠种香菇、外出打工走出赤贫。更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十年。当地做足“红与绿”文章,发展生态茶业和红色旅游,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党蝶变,是福建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的缩影。

    囿于区位、交通等制约,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尚有差距。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振兴老区,福建省竭尽所能:修订《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职责;出台《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动福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形成任务清单;出台福建省第一个老区苏区规划,科学谋划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省领导挂钩联系的38个县(市、区)全部为老区苏区县(市、区);全力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

    不断叠加的帮扶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受。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到2020年底,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立“一键报贫”等防返贫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全省老区苏区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所有县城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15分钟内上高速,基本实现“镇镇有干线”。

    ——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强化。老区苏区所有县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战火纷飞中,红旗风展如画;新时代,幸福生活如诗又如歌。2021年,全省革命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82.7亿元,同比增长11.11%。

    发展“加速度”

    不久前落幕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上,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赛项目“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项目”斩获最高奖——优胜奖。

    作为一种含氟特种电子气体,电子级三氟化氯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德尔科技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的国家。

    德尔科技位于上杭县蛟洋工业园区。金铜矿曾是这个原中央苏区县的代名词。如今,当地摆脱了资源依赖,发力新材料产业。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从金铜采掘,发展到金铜冶炼,再到金铜精深加工,同时前瞻性布局发展以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上杭县委组织部部长张邓平说,去年,上杭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96亿元,近3年增速均达50%以上。

    昔日“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今朝发展“加速度”,崛起正当时。老区苏区立足资源禀赋,突破区位瓶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加快老区苏区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不锈钢、金、铜、铝、稀土、石墨烯、氟新材料等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当下,福建省正加快建设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着力提升老区苏区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紫金矿业扩产改造、长汀4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扩建等一批老区苏区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硬实力,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近年来,福建省每年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亿元以上,支持老区苏区发展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渔业、食用菌等乡村特色产业,推进老区苏区乡村振兴。

    在老区苏区,产业富民的故事俯拾皆是:在沙县,沙县小吃已从“一元进店、两元吃饱”,成长为年营业额近500亿元的富民产业,并向原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服务、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进发;在平和,一粒蜜柚撬动百亿元产值,创下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和品牌价值六个“全国第一”;在永安,一根竹子被“吃干榨尽”,通过三产融合,小竹子做成了大产业……

    绿色“加深度”

    尤溪县汤川乡黄林村的60岁林农黄惠明当上了“卖碳翁”。

    上月底,福建省首笔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收益金在尤溪县发放。老黄家有一片2.33公顷的杉木林加入了这个项目。因为林分质量高,这片杉木林共产生4502元碳汇收益,老黄分得2251元,是这次亩均收入最高的“卖碳翁”。

    原中央苏区县尤溪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森林覆盖率达78.09%。如何把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当地把目光投向了林业碳汇开发。

    去年年底,尤溪县成为全省首个社会化林业碳汇造林项目县。当地以个体、集体等零散林权为主体,进行集中社会化林业碳汇造林,建立碳汇造林示范片3.42万亩。今年,首批8.8万吨碳减排量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成交额达149.67万元,所得收入为全县14个乡镇、2000多个农户共同所有。

    红色,在岁月激荡中历久弥新;绿色,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如今的福建省老区苏区,青山如黛、红旗招展,红绿交融焕发新风采。

    高举绿色指挥棒,对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区)和南平、龙岩、三明、宁德、平潭五地取消GDP硬性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重点安排老区苏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推动老区苏区林业碳汇项目入市交易,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

    在红土地上做绿文章,福建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全省老区苏区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平、三明、龙岩等重点革命老区森林覆盖率都接近80%。

    在老区苏区,高新产业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有了“绿色”打开方式。

    革命老区三明市先有工业后有城。矗立在城中心的三钢集团曾经给三明贴上了“工业污染严重,城区雾霾不散,犹如过江乌龙”的标签。痛定思痛,三钢启动绿色转型。如今的三钢,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产值、利润连年增长,还获得“AAA国家级旅游景区”授牌。

    一批绿色创新经验,从老区苏区走出。

    昔日的“红色小上海”长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也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一场绿色新“长征”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一任接一任的努力,濯濯童山重披绿装,赤岭荒山蝶变为绿色家园。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从这里走向世界。与此同时,莆田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三明“林票”制度、南平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等源自老区苏区的创新实践,正从深山走向大众视野,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老区苏区的样本和智慧。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