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生态

    山西阳泉:修复治理废弃矿山 抚平2万余亩大地“伤疤”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8日 09:04:2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浏览:303次

           废弃露天矿山复垦复绿,修复治理昔日大地“伤疤”。近年来,中国煤城山西阳泉,扎实推进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让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让废弃的耕地得到了恢复和利用,抚平了2万余亩大地“伤疤”,促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江山如画生动再现。

      废弃矿山变良田美景

      青山重披绿,土地焕新颜。记者在山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东梁庄村看到,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已是连片耕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过去,东梁庄村因无序开采耐火铝矾土矿,导致山体破坏。经过不懈努力,“受伤”的大地被精心修复,曾经的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衣”,耕地连片面积达到了130亩,林地56余亩,项目区总治理面积达到186.1亩。复垦后的土地可农耕、可造林。

      东梁庄村新修复的130亩耕地,覆土选用土质为富硒土,十分适宜当地优势农业产品红薯、高粱、玉米等种植。2022年增加村集体年收益超25万元,村集体居民人均可年增加收入约4000元,实现了生态修复和农民增收双赢。

      和东梁庄村一样,生态修复后的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如今矿区荒山已披上绿装,采矿废弃地变为耕地,尾矿库积水变身景观湖……通过生态修复整治,昔日的大地“伤疤”变为生态公园、良田美景、“金山银山”。

      修复矿山417个绘就生态画卷

      东梁庄村和石板坪村地质生态修复治理只是阳泉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缩影。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中心主任乔利军表示,阳泉市承担着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市共计修复矿山数量417个,修复总面积20698.99亩,涉及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共形成23个治理项目区。

      乔利军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后,有效地防治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了项目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同时,恢复了废弃露天矿山的土地功能,有助于经济发展。此外,生态修复工作采取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通过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恢复耕地5013.97亩,林地11674.5亩,草地2722.01亩,其他1288.55亩,使破损的山体全部恢复,使废弃露天矿山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水土得以保持。

      废弃露天矿山治理后恢复的5013.97亩耕地,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使得矿区及周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并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矿区生态修复后的产业发展,共享生态修复收益。

      据了解,阳泉市把生态修复与造林绿化、地质保护有效结合,将魏家峪、石卜咀、富山、前庄作为核心,把裸露的地质结构作为根本,对周边进行绿化修整,尽量保留自然生态;将种树和通路有机结合,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兼顾了社会效益。

      阳泉市多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生动再现江山如画,造福人民。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安备:110106021300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