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安徽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4-2035年)编制工作即将展开。目前,相关招标项目已经发放了中标通知书,实施后将推动全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生态空间布局。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我省已建立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等在内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了解,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自2020年3月启动。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编制《安徽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安徽省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除风景名胜区以外)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做到应保尽保。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今年有关部门计划完成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个规划修编的审查论证工作,全面提升高水平保护能力。
本次新规划将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其中,自然保护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 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
其中,要求以《安徽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为基础,衔接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安徽省自然保护地规划。全面梳理安徽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科学分析、评价现实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安徽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全省自然保护地发展目标、任务和规划思路,提出优化提升措施。
通过分析研判,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安徽省自然保护地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布局、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谋划近期重点项目,进一步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空间布局,促进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再上新台阶,牢牢守住徽风皖韵生态“底色”。(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