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生态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一条串起生态、红色记忆与振兴的 “美丽廊道”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7日 09:58:20    来源: 人民网     浏览:264次

    巍巍大别山,一条蜿蜒的生态景观高速公路如彩练般穿行于青山碧水间。作为G35济广高速的重要路段,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自2009年通车以来,秉持“路景相融”的设计理念,串联起自然奇观、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成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生态为基:路与自然共生共荣

    全长18.5公里的路段,桥隧比高达69%。安徽高速最高桥磨子潭1、2号桥凌空飞架,12条隧道穿山而过,工程建设在创造奇迹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严格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实现边坡绿化全覆盖,选用香樟、枫树等本地树种,减少人工干预。通过废除小水电站、恢复自然水流,打造了国内水电转型生态旅游的典范。春季,杜鹃花海延绵;秋日,层林尽染。千年古树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共存,展现出生物多样性之美。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红色为魂:文化赋能旅游新体验

    六安作为革命老区,杜鹃花被赋予红色象征,映山红文化节吸引了无数游客。高速公路沿线融合茶文化、红色主题标识,服务区设计凸显地域特色。彩虹瀑布与牛郎织女传说相映成趣,猴河峡谷传为牛郎织女相遇之地,自然景观浸润着浪漫人文气息。邻近的司空山佛教名刹、黄尾镇古村落,更将历史底蕴融入“快进慢游”体系。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风景。解小龙摄

    产业为脉:交通激活乡村振兴

    公路两端连接黄尾镇彩虹瀑布与霍山白马尖主峰,沿线“茶香小镇”“温泉小镇”蓬勃兴起。民宿日接待能力达4.5万人次,农家乐、房车营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形成产业链。出口1.5公里直达景区,“风景共同体”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昔日闭塞山区变身“绿色聚宝盆”。

    大别山生态景观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传承红色记忆、守护绿水青山、驱动老区振兴的“美丽公路”。它以路为媒,绘就了一幅生态、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成为全国山区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记者 杨天辰)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安备:110106021300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