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文化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29日 10:01:15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801次

      基层干部多从这样的美谈佳话中汲取养分,就能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积极的柔性力量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活动广场的一面墙上,诗画结合的民间故事“六尺巷”,十分醒目。当地党员干部从“六尺巷”故事中得到启发,不久前成功化解了一起村民间的土地纠纷。

      大山村倪姓、莫姓两户人家一直为了一块六分大的土地权属问题争执不下。老倪说,这是自家祖地;老莫则称,父辈早就买下了这块地。双方都无凭无据,却都互不相让。久而久之,这块原本位置不错的土地,硬是被放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为了一块地,邻里间的情分都吵没了。”乡里乡亲都看在眼里,无奈又惋惜。

      去年9月,大山村启动人居环境改造工作。为了这块地的归属,两家人再起争执。“如此下去,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说。

      这时,有村干部提出,古有“六尺巷”美谈,如今两家能否也各让一步,商量将地一同用起来呢?

      “凭啥?”老莫质问村干部买地的钱谁来赔,老倪则拒绝沟通,村干部们碰了壁。

      “两家积怨已久,都正在气头上,肯定不好沟通。”倪志坚没有气馁。等两家人态度缓和下来,村干部再次分别上门走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调和。

      “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谁得到了好处?”“邻里关系僵了,名声坏了,乡亲们都绕着走。”“村里环境变好了,受益的还不是咱自己吗?你们的小账和村里的大账,其实都是一本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两家人终于想通了。看到倪莫两家摒弃前嫌,相邻地块的村民们也主动让出了一部分土地,村里在此修建了公共绿地。如今,配套设施齐整的红星广场把村子点缀得温馨而精致,成了村民和游客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六尺巷”美谈,是一则历史故事,又不仅仅是一则故事。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弘扬的谦和尚礼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干部多从这样的美谈佳话中汲取养分,就能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积极的柔性力量。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