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城市专题

    安徽“三变”改革村达到1.15万个 逾942万农民变身成股东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02日 09:42:58    来源: 人民网     浏览:761次

    合肥9月1日电 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1.15万个、占比72.2%;累计248万农户、942.4万农民通过入股成为股东;参与改革的村共获得收入7.8亿元;参与改革的农户获得财产性收入17.1亿元,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发源地。

    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率先发起“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多年来,江淮儿女艰辛探索,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样板,改革创新已成为安徽的遗传基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2016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为8057万亩承包地上了“户口”,向1200多万农户颁发了“铁证”,给5000万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同时,深入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全省耕地流转面积4546万亩,流转率达到54.6%。

    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底,安徽省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共确认集体成员5500万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541亿元,村均集体资产达到949万元。

    此外,安徽省还在滁州市全境和金寨、泗县、东至等11个县(市、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红表示,下一步,将在优化农业生产服务方面,有序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持续“小田变大田”改革,完善“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机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体制改革。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