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文化

    老外“催更”,中国故事如何“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2日 09:31:5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浏览:331次

      北京3月11日电 “看不够,求更新!”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文学、中国影视剧及微短剧在海外走红,各大网络平台上,不同语言的“催更”纷至沓来,中国故事“接单量”剧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如何接住这一波流量,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3月,北京,观众在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 ”大会网文企业特色展区参观。

      中国网文如何“乘风破浪”

      中国网文在海外有多火?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

      此外,2022年,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大英图书馆收录,内容涵盖科幻、历史、现实、奇幻等多个网络文学题材。

      在国家文化政策扶持下,网站签约作者高达数百万人。庞大的创作队伍、丰富的题材类型,让中国网文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进步。

      连续两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的两会提案都聚焦网络文学。在他看来,相较于传统文学,中国网文在海外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且受众多为年轻群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载体之一。

      然而,面对着数百万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中国网文想要更好地“乘风破浪”,还需要解决翻译人手不足的难关。

      吴义勤给出的建议是采用AI翻译。 “AI翻译可以让网络文学实现规模化出海。以英语AI翻译为例,与人工翻译相比,仅需原来10%的成本,效率提升百倍,准确率可达90%。”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8日,《封神第一部》在伦敦举办英国首映礼。

      中国电影如何“披荆斩棘”

      不仅中国网文,近年来,中国电影也在海外吸引了大量粉丝。

      以真情打动亿万观众的《你好,李焕英》,用拳击打破生活困境的《热辣滚烫》,先后被索尼影业购买翻拍权和全球发行权;讲述中国神话史诗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电影市场最佳类型片“艺术贡献奖”;展现东方文化家国情怀的《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超1亿元……

      随着全球电影市场的不断完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演员甄子丹谈及,过去海外接受度较高的是中国武打片,如今涌现出更多新类型的中国影片。“现在观众更聪明了,对电影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能打动观众。”

      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凯丽说,自己应该是最早一批享受“出海”红利的演员。20多年前《渴望》最早走出国门,在朝鲜、越南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她鼓励影视工作者不断提升内容制作力、平台传播力、IP影响力,积极向世界讲好暖人心、聚人心的中国故事。

      “走出去的文化作品越多越好,雅要出去,俗也要出去。”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蒋胜男建议,“只有‘出海’的东西够多,海外民众才能接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作品,才能从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诚然,中国电影从“出海”到“出圈”还有一段路要走,文艺创作者们应借助时代东风,在中华传统文化优渥的创作土壤上稳扎稳打,踏实走好每一步。

      从小踏步到大跨步,期盼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故事可以迎风奔跑,成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文化之窗。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