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城市专题

    做药这件事,北京为什么能“抢跑”?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4日 09:35:2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浏览:241次

      3月3日电 2025年刚过去2个月,北京的医药健康产业就来了个开局“抢跑”——4个创新药品、3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北京,是怎么做到的?

      “抢跑”背后是“抢时间”

      7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临床急需药械进口累计突破10个——这是北京医药产业的开年成绩单。

      这7款创新药械产品中不乏重磅产品,如,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首个获批治疗头颈部鳞癌的国产PD-1单抗——菲诺利单抗注射液,等等。

      资料图 中新网 张尼 摄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2024年,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总共48个,作为生物医药大省的江苏,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是13个。

      “对于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北京市药监局实施项目制管理,尽最大可能压缩流程时间,甚至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北京市药监局药品注册处副处长贝雷告诉记者。

      所谓“项目制管理”,就是开展全流程服务,解决企业在各个环节的需求和问题,加速产品上市。

    十年,产业规模翻了一倍多

      开年的成绩单只是北京医药产业 “加速跑”的一个缩影。

      一组对比数据可以更直观地展现:

      201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为4028亿元,10年后的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万亿元,翻了一倍多。

      2023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是2018年的4.5倍。

      创新成果同样亮眼:化学小分子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技术为国际首创,“北脑二号”国际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

      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北京优势显著。

      更具“野心”的目标还在后面——《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

      摇床设备 中新网 张尼 摄

      前沿产业,不只靠“砸钱”

      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医药健康产业为什么能在北京崛起?

      如果说北京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等要素是“先天禀赋”,那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后天助推”。

      近年来,北京连续出台“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产业全链条发展,带动产业投资持续增长。2024年,北京推出32条举措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政策落地成效显著。

      南部,经开区已集聚各类医药健康企业近5000家,医药健康制造业规模占北京市近50%;北部,海淀、昌平创新要素聚集。

      “医药产业是人才聚集型产业、前沿产业,很难只靠‘砸钱’堆起来,这是一个‘木桶效应’。”

      贝雷告诉记者,产业的发展靠单一的某项政策或文件很难实现,正是因为优秀的科研基础、人才政策、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要素叠加,才为北京发展医药全产业链提供了沃土。

      2024年,礼来、辉瑞、拜耳等8家知名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国际巨头的青睐,是北京吸引力的证明。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未来能源等20个未来产业。

      对北京来说,医药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这座城市拥抱未来的生动注脚。(记者 张尼)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