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文化

    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0日 10:04:07    来源: 新华网     浏览:141次

      北京10月10日电 2025年10月10日,在世界的目光中,故宫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

      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何以故宫?

      “故宫”一词,意指旧时或前朝的宫殿。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故宫”成为指称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专有名词。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宫”是保护对象,“院”是管理机构。同时,人们又习惯于用“故宫”一词来简称“故宫博物院”。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故宫”,人们缘何总怀有这样的梦想?

      历经600多年兴衰荣辱,这里收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195万件(套)国之瑰宝,蔚为大观;2009年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00万,2024年接待观众超1760万人次……

      今天,晨光熹微,故宫午门外早已有“粉丝”们等候,只为第一时间登上城楼、步入展厅,看“五牛”奋蹄,览“清明”繁景。

    2025年9月29日,观众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参观青铜莲鹤方壶。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这是令人期盼许久的大展——午门展厅,“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重磅亮相:汇集《五牛图》《清明上河图》、金瓯永固杯等稀世国宝,生动展现故宫博物院从萌芽诞生到曲折成长、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从探寻求索到锐意创新的发展历程,徐徐铺陈一幅“换了人间”的百年画卷。

      昔日的宫苑禁地,如今交由人民共享;过往的皇家典藏,如今成为全民共宝。

    这是2024年7月16日在景山上拍摄的北京故宫。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故宫,何以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中华文化地标?

      看不够的建筑——

      中轴线上三大殿的恢宏庄严、东西六宫的精致巧思、乾隆花园的江南秀美;御花园的藻井精美绝伦、太和殿屋脊的走兽栩栩如生,装点建筑的彩画富丽考究……

    2025年9月29日,观众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参观金瓯永固杯。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赏不完的文物——

      珍宝馆系统陈列清宫旧藏奇珍异宝,钟表馆展现中西合璧之美,慈宁宫雕塑馆记录中国古代雕塑发展,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风云沧桑,带人深入百年前的文明现场。

      品不尽的历史——

      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建筑,蕴藏着无数生动的人物和事件,构成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长卷。

    2025年3月31日,参加“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开幕式的嘉宾在故宫博物院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今天,百岁故宫博物院“圈粉”无数,青春正好。

      凭借红墙秋叶的美图“刷屏”,依托科技和文创让文物“活”起来;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文化魅力交相辉映……

      一院之变,映照中国之变;文物传承,永续文明之光。

      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记者 杨湛菲、徐壮)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2713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006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安备:110106021300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