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17日电 我国拥有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达到国际最快水平;我国企业连续四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
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其中多项指标世界领先。
国际最快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制度法规上,完成专利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建立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着力从制度层面解决商标恶意抢注、囤积、无效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审查效率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打赢专利、商标审查提质增效攻坚战,建成国际领先的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
数据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申请量跃居世界前列
在知识产权运用领域,申长雨提到这样一组数据: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此外,还有多项知识产权运用的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
“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也取得新突破。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我国成功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与《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成功缔结。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
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提到,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专利权人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记者 石睿)